疫情当前,不少国家已经组织了不止一次撤侨行动,2月9日,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联合包机,从武汉撤回了第二批共20名侨民,包括16名成人和4名儿童,他们之中很多是未能赶上1日第一次撤侨的德国公民及其亲属。
这批侨民于10日到达柏林泰格尔机场,随即由警察开道的救护车队将他们直接送往了柏林东南部的红十字会医院,这20人被安置在一幢行政大楼里,与医院的普通患者严格分开,该医院医生也不会接触他们,而是由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全程照顾。
10日上午,柏林卫生部宣布,对20位侨民的初步检测结果显示,无人感染肺炎病毒。目前,这批侨民还在进行隔离当中,每4天接受一次新冠病毒的检查。
在这次各国“花式撤侨”及后续安置活动中,德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尽显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软硬实力。
撤侨包机满载物资,侨民家属可随行
德国第一批撤侨包机于1月31日出发到武汉,灰色机身的空军1023号客机机舱里,同时装载了捐赠给中国的1万套防护服。
更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很多国家只允许拥有本国国籍的人才可申请成为撤侨人员,德国允许德籍人员以及家属(家属无论是否为德国籍)均可申请。在此危难时刻,德国人依旧没有放弃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军营隔离 严谨安心
首批124名侨民(102名德国公民)抵达后,除11人因身体不适被送往诊所进行进一步检查,其余人被送往莱法州一个空军基地接受为期两周的隔离。
相较于隔壁法国的海景度假村,德国用军营来进行隔离,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但这恰恰符合德国政府的理念,绝不随意挥霍纳税人的钱。包括此次撤侨每名乘客需要支付相当于民航机票的费用,也显得非常的“德国”。
德媒报道了隔离营地内部的情况,侨民被被安排在一个单独的建筑里,每个家庭住一间,房间里是上下铺,小孩有儿童床。
隔离人员中的一位来自北德石荷州的武汉交换生,安-索菲∙穆克斯费尔特(Ann-Sophie Muxfeldt)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营地里的一些生活细节:“被隔离的人员可以离开宿舍楼,在受到限制的区域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营地提供的饭菜也很好,饭是送到房间内食用。早餐有水果和小面包,中午吃咖喱鸡肉配米饭,晚餐是土豆汤和小香肠。另外,报刊亭还分发饮料和小吃。”营地的一日三餐都是精心准备,确保这些不远万里归来的侨民规律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
巴登府腾堡州红十字会军营还向军营运送了一所“MMVE机动医院”,是一辆长度为14.5米的挂车。车内有四间诊疗室,含有超声波、心电图等诊断仪器和排水处理装置,同时还配备了从医院调来的四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平时工作的医院对红十字会借调医护人员不收一分钱。如果14天之后还需有人继续隔离,则将由医院重新派遣医护人员。
并且还在营地配置了一辆传染病患者专用的I-KTW型救护车。I-KTW救护车除了具有普通救护车的功能外,还具备特殊的集成式自动消毒功能。救护车车内每隔20至30分钟自动进行雾化消毒,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执行多次不同任务的运输。
这两样装备给原为空军基地的隔离营配备了优质的检查及医疗服务。
虽然被隔离在军营里,但侨民们并不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押着的犯人,他们被允许离开房间自由活动,但必须要戴上口罩,他们之间也能够相互交谈,许多受访者向德媒表示,隔离营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有秩序,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德国作为目前欧洲新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次撤侨、隔离行动中,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德国的医疗体系、疾病预防体制是分不开的。德国优良完善的医疗资源也保证了病人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条件优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