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高考”一般有十几门科目,一天考一门。当然,并不是说你一个人就要考十几门,而是作为考试的可选科目一共有十几门。
除了那几门必考科目,其余的只用从中挑选自己拿手的科目考就行(国内没得选,而在德国对于有些偏科的学生来说,考生的心理压力很低)。
德语和数学通常是必考科目(大多数州)。其余几门课,可以从自然类学科和人文类学科中挑选,文、理各几科随意。
而身为世界语的英语在德国很多州里,从来都不是必考科目,反而很多考生选的是法语。
宗教学、哲学这些和德国人比较密切的学科,是比较普遍的人文类学科。
除此之外,还需要选一门口试科目。也就是说学生总共需要考3~4门笔试加1门口试。
考试时间充裕
德国文理中学的毕业考试Abitur简称Abi,也称之为会考,我们暂且把它称为德国的“高考”。其最令人羡慕的特点就是时间充裕、气氛轻松。
由于人数较少,所以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答题空间,可以随时喝水上厕所,累了还可以稍作休息再继续答题。
甚至有些科目的考试是允许携带辞典的,数学考试不光允许你全程使用计算器,还可以翻看数学公式表。
因为考试考的是学生解题的思维、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考试分数
Abitur的最终成绩是由高中最后两年的“平时成绩”和“毕业会考成绩”加起计算累计后得出来的复合成绩,而“毕业会考成绩”也必须达到申请的大学所在州的最低分数要求。
由于每个州学制不同,如果是12年制学校,这个最后两年就是指11、12年级;如果是13年制,就指12、13年级。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能显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总体学习情况,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科特长,同时还可以作为申请大学的一个重要参考。
学生Abitur的成绩在各个联邦州通用。由于德国各州实行的教育政策不尽相同,所以各州的考试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但是考试形式和计分标准大同小异。
用形象的话来说,德国高考要考两年,一考不能定终身,平时成绩很重要。
录取标准
德国的大学没有统一的分数线,各大学各专业对Abitur的分数要求都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毕业会考成绩及平时成绩出来后,他们可以根据Abitur点数换算表,得出最终成绩,1.0为最高分,4.0为及格,4.0以上为不及格。
分数值越小,意味着成绩越好。在每个德国高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单上,记录的就是这个Abitur成绩,终身有效,全德认可。
德国大学没有统一招生的分数线,各大学各专业对Abitur的分数要求都不一样。很多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并不对学生的Abitur成绩有过高的要求。对德国文理高中毕业生来说,想进一所综合排名很高的大学并不难。
但很多大学的热门专业都属于限制性专业,比如医学、法学等,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如果学生想申请,就需要有一个非常出色的Abitur成绩和超强的个人实力,才能脱颖而出。
每年的Abitur考试中,都有中国留学生取得1.0-1.5之间的佳绩。他们大多在9或10年级的时候入读德国高中,能在短短3-4年内达到与德国本土学生抗衡的程度,实在是令人佩服。而国内,大家都知道每个省份录取分数线不同。